社區產業一直都人在用,但我們應該先就產業的名詞定義一番才行了
我覺得其實叫做產業應該要由產業鏈或是產品生產、製造、到所謂4P才算完整完整的產業

社區要有產業應該思考就是從這一連串的過程或是有定義的角度去看才應算是社區產業
整個社區可能有從事一級的農業生產、有二級的生產製造、有三級服務業(包含所謂農場或是民宿),且此產業業扮演這個社區主要經濟收入之一,應該都可以稱之為社區產業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台灣有哪些地方有類似的
一級的有:台南麻豆文旦、玉里芒果、池上萬安稻米等
二級的有:埔里愛蘭手工紙、神雕村木雕等
三級的有:茶山民宿、三義130線、鹿谷小半天等

前幾年去了日本的小布施町是一個由農業生產的栗子,如何過町村的一群人與地區栗子工廠改造而成的一個社區產業
小布施堂是一家收購地方栗子再加工的工廠,透過更新與改造也帶動整個地區的改造
他改變了小布施町的未來發發展的命運,怎樣的命運呢?


先說改變哪些:其創造一年300萬遊客到訪
說到這裡我們會想到這裡會不會像內灣一樣一房難租、整個地方都是人,整個地方都開著觀光店呢?!

答案是沒有:其重點是原有的居民能就過著原來生活,觀光生意仍在小布施堂的地區作販售,但生活環境變優雅,居民的生產栗子收入變穩定了。

也有新的有機農場的開闢,也有悠閒的咖啡廳與餐廳,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與我們很多地方的經驗是不一樣)的!

一個小小的車站(如內灣車站的大小),看出村的規模
充滿栗子的鄉村

日本知名的糕餅業者(主要產業場域更新的關鍵廠商)

區域內的小型博物館(收藏、創辦人)


區域內的景觀(以栗子樹木)



有賣特產的店、有特色餐廳、有特色咖啡廳

週邊農戶開的農戶市集

村里推動家家戶戶可以成為"Open garden"

其中一個open garden

小布施町透過一個在地主要廠商的改建案而去思考一個村的規劃,當初有一群人(好像是不到十人)去思考改建,這群人不都是廠商的人,而是一群關心地方發展的人而去做,也沒有任何組織去營造,促成今天小布施町。我們可以看到幾件事

1.不用社區組織ㄧ樣可以去做社區營造

2.營造組織不一定是非營利單位或是協會(後來這群人成立了"小布施769株式會社")

3.參與廠商現在賺更多錢,但是不是賺的很有文化呢?

4.廠房的改建造就整個環境的改善,增加社區環境美學的觀念

5.這是用特色產業改造而去影響整個村的發展(特色產業拓展成魅力商圈)

6.工廠的改建不見生產過程,充滿着一個美學生活的區域


我們可以去思考的是
社區或是商圈一定要是組織才可去做營造嗎?

我們看到做這些事情一定要大家同意嗎?

我們可以想到做這些事情一定不能圖利私人嗎?(若你有社會責任時?

我們的觀光工廠有這種分享、開放的胸襟,展現經營者對產品、環境、生活態度的三合一融合!

我們都被既有的限制了創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