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奇地有機會來到這個被很多人知道的地方-多良,最美麗車站!但我想應該很少人知道多良部落,也甚少上來!有偶然的機會認識一位優秀上多良的青年,有他帶我來到這裡,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多良,也不一樣的南迴公路印象!
曾聽過一個笑話發生在港口的餐廳的對話,一位陸客說著“台灣有什麼好看的,日月潭沒有太湖大、阿里山也沒有泰山美,不是為什麼大家要來,但今天我知道為什麼?從台北出發,我已經走了三天三夜,這個湖還沒走完,這是一個大湖阿”,聽完這個大家都知道湖是“太平洋”,這個湖真的大,從北到南都在他的範圍內,多良也是在這個大湖裡的一個部落!
出了一個題目,要如何帶動這個部落,我走在部落裡,從上多良到下多良、車站,看看到底如何讓這部落產業振興,或許標準規劃答案可能是工程,可能是如何把遊客往上帶,聽了哪位帶路的青年跟我說明這裡狀況後,我想或許不是這個答案,想著原本要協助的產業計畫落空了,無法照這構想去做,但卻讓我有個想法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與有趣的事情發生!好像在說不久之後我會再回來!
小米大家專注的農產,但是卻無法去克服沒有人種的問題,有美麗的風景,卻缺乏美善的住民!聽著多良面對如此坡度的土地,仍然住民努力耕種,也有住民以離鄉在外打拼工作,但還是讓這片土地仍然種植的傳統的作物,這裡的農民真的幸福,工作累了就看著太平洋喝著小米酒、或是茶休息着!
看著哪一個插着國旗的休息亭,此刻的我思想著沒有協助到的計劃又如何?不做最大,但是我可以做什麼,讓這景色可以停留在我的腦海,而是只看一張照片,思想著一定要有計劃經費,才要去的哪一片太平洋嗎?
多良不管是否可以有經費去做,應該多可以想像一下:
1.農產的想像:
買一包太平洋的樹豆,是多麼幸福的事!上山採樹豆是一件多健康的事,在平均坡度40去工作是一件多具挑戰的事,你要瘦身嗎?一個月讓你成為型男,成為農青,不管你是何種族群的人!
可以出一本在太平洋的食物誌,沿著南太平洋去採集食物,是一件多浪漫的事,如此才會凸顯這植物的美學,這食材的歷程,讓文化不是只有祭典、服裝、工藝而已,而是生活裡的智慧與生活的態度,我想多良應該可以有這樣想像!
2.空間的釋放與使用
上多良的空屋與聚落,讓我想到可以成為學習農產的中心,要學習農民種植的計劃就可以這近我們的聚落,讓更多人去學習種植小米、樹豆。藝術駐村為什麼不能有青農駐村、型農駐村!這麼美的地方應該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透過志工服務做房舍整理、空間改造!好像這些多好有趣,因為在太平洋!
整理每個田間小屋,讓太平洋邊的多良多一個最美麗的工寮,當你在世界受傷時,可以透過勞動看到盼望;當你在世界快樂時,可以透過喝酒分享,重新建造這山上小屋,或許可以喚起遠方的游子回鄉看看這片屬乎他的太平洋!
3.活著的想像
我們在都市所想的是生活,我想在這裡所想的活著。生活能必須要有競爭,要有比較,要有爭鬥等。但活著不同,上帝創造人原本就是一種活著,不需競爭、不需比較、不需爭鬥等。因為這些美景原本就是活著的人要享受的,但我們卻為了生活而離開,所以要回復到活著感覺,因為這裡有太多活著的智慧了!
青年回鄉真的就是用產業、用華麗的詞彙或是活動可以成就嗎?我一直在問自己這種問題,一直在挑戰自己這種問題,或許不是我所看到這種方式!而是要喚起活著的想像,一種內心深處觸動的情感,讓原本生活的人們轉為活著的人們,才可以創造哪種青年回鄉的想像!
在多人來到車站終究還是在車站,再多的經費終究是還是經費,再多的活動終究還是煙火,我們如何去營造一個活著的多良,而非只是生活的多良!
寫到這裡,已經很確定不與這南迴活生活著,但我相信我會在多良活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