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里山生活認定就是在山居的生活形式,沒有特別的模式依循!在淺山、深山地區的生活當然有不一樣的生活模式,我們為什麼要去宣傳或是輔導呢這個里山生活呢!?或許就是一種貨幣收入的行為(經濟收入)!
文化轉譯、生活轉譯都是為了讓里山生活裡可以多一些生活的體驗、多一些收入、多一些保護,相對卻是少一些建設、少一些砍伐、少一些離開!所以文化、生活的轉譯的正確與否就是一個很重要與關鍵的工作了!
採集、耕作生活是里山生活的重要的生存模式,因世代的更替,經濟、區域的成長,漸漸地式微與消失於里山了,所以才有現在的計畫推動吧!「轉譯」生活、文化的作法就變得相對重要!如何加值,如何串接,如何合作、如何引資都是成為要做必要工作了!
「如何加值」就是一個轉譯的重要工作標準!這裡常常說的是美學導入,但往往忘了加值的本質就是要如何讓里山生活的體驗加值!加值的目的在減少的消費人口,但仍保持收入沒有減少;生產量的減少,卻仍有過去一樣的收入;偏遠的里山裡卻保有城市一樣的生活品質,甚至在都市裡沒有生活品質!這就是里山生活「加值」的重點!
「如何串接」里山生活過去就是一個單獨耕作的模式,通常去進城才知在這里山裡有那些人耕作的項目!在這數位時代裡,「串接」變成重要!如何串接彼此的特色專長、串接不同的生產模式、如何形成群聚,成為里山生活裡重要的工作!如此才能抵抗外來的破壞(若沒有相同理念的人)!串接如同一個生態系一般,彼此的連結與關係穩定,且豐富一個生態系,才是好的里山生活!
「如何合作」在這社會裡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經濟模式了!沒有合作就如同一個獨立的個體,獨自的生存,一切都取決外界的價格與作法!無法有自己的想像與作法,所以為什麼有產銷班、有產銷合作社,有不同過去的地方品牌的原因了!可以導入更多的理念一起去推動好的里山耕作、里山產品、里山生活體驗!
「如何引資」這個看法就是找可以存活的移居者進駐,可以找認同里山生活、創造正向產業循環的引資者;善於轉譯的產業經營者、應拒絕掠奪式的產業者,完全拷貝式的產業進入,所以「引資」很重要,不是拒絕,而是要與好的引資者合作,有好的的里山生態,才能吸引好的引資者,所以里山的環境與人,就顯得相對重要了!
里山生活的居民看待自己的收入與生活的比例遠比在都市生活的比例不同,所以我們也不能如此看待他們!里山生活也同於里海生活,我們身在其中,但資源挹注方,常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出現在以爲用城市的思考去做,或是以時間就要給績效的思考所施作的里山,那只是表面的,甚至是負數的!都忘了要與生態系一般的等待與運行,因為他是一個里山、里海的生活,不是都市的經濟貨幣活動講求效益、坪效與收入!
去了古川、小布施町、美瑛等感受到哪一種里山的活,所行的事,不是一次性的觀察,而是去好幾次的拼湊的想法!其實我們都在作,只是我們的都太專家思考,所以就無法形成一個好的里山生態系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