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到嚴長壽先生發表部落發展觀光的看法,以及原住民主委說要發展小農概念的部落經濟的看法

這些想法都是近十幾年台灣發展的縮影的反應,從台灣開始了周休二日、開始有九二一地震、開始了辦活動後,我們就必須強迫進入到這種思維發展了!
每次都看到或聽到部落要發展觀光,社區要發展觀光、這些就一直是這些相關部門的重點與方向!
我好像也是共犯之一,但要如何發展才是可以永續的!也是我們一直在找出路的想法。
 
部落裡沒有年輕人,西部農業社區裡也沒有年輕人,若我們就算是發展觀光,發展小農、凡事都要往發展好像變成都是對的事,但這樣就可以改善沒有年輕人的部落經濟嗎?
好像是有一點太簡單了!
 
好的地方、美的事物、有故事的人本來就可以容易發展觀光,都蘭不是就一個很好的例子,哪他的發展可以說錯嗎?有利可圖的大家都會去,自由經濟就是如此!三年前去都蘭,沒有滿街都是書包,現在滿街都是!土地的增值更難以想像,哪年輕人怎麼決定呢?市場經濟讓一個地方可以改變!但部落裡的人的是否也是跟著自由經濟去改變?其實我們真的無法去限制與管制!哪這種發展趨勢可以算不對嗎?
 
要朝向小農、工藝發展都好像是對,但另一考量重點是市場通路法則往往被忽略了,就會有中間合理利潤的賺取(有些人覺得是剝削),這是市場長久運作的法則,無法去改變,但有好的想法卻沒有思考市場的運作,也就是有好的政策,但未考量市場經濟的法則,我們的政府也有想過自設通路,到到後來還是被市場經濟法則所征服,我想就不舉例了,哪我們思考要如何做呢!
 
要部落發展精緻美食、好的工藝但消費族群有多少?要有資金投資發展,才有精緻得的東西!我們政府資金有到位協助嗎?(因為門檻與利率不誘人),且市場的通路又是另課題?
 
台灣喜歡抄襲與跟流行,哪一個部落有一個發展的案例,大家就開始跟進,書包、獵人學校、小旅行,應該都是最近流行的新名詞,哪差在哪裡?部落間與部落間有差別嗎?(其實西部也是如此,少了靈魂)
 
部落發展的想像作法(這是我的)
 
1.回到起初部落精神與歷史
部落的精神是拉住部落人的核心價值,是創意與發展源頭與泉源,重回歷史找尋新的發展,部落發展觀光很成功(怎樣算成功,是要思考的),就算年輕人回去了也可能看不到他的未來(汎舟很成功,港口部落有很多人受惠嗎?),因為觀光是一時的,部落是永遠,年輕人或許會覺得這是要的部落嗎?這跟過去差在哪裡?所以一個永續部落的發展不是依附在外來的人可能他的感動,而就往哪裡做,因為這些都是外面的發展的軌跡!而是要從精神與靈魂去找尋!
 
2.通路要重新得被定義與建立
我們一直在都市建立所謂的通路與窗口,但忘記了這是市場所玩的機制與遊戲,原住民適合嗎?若要真的玩就不可抱怨市場機制!不然就創造一個不同市場通路去,讓市場習慣我們遊戲!
通路是只有商品嗎?這就是要問自己的問題 ;通路只有網路嗎?這是市場所強迫接受的問題?我們應該要討論出一個原住民喜歡的通路,以及可以教育消費者接受的通路。
 
通路就是一種媒介,你可交給別人經營,也可創造自己的通路!政府應該要有創意且接受更多不同通路進入原住民市場(小農很好,但是產品要往哪裡賣呢?農夫市集?還是要面對市場的競爭)。
 
若不玩市場通路的機制,哪政府既要準備補貼此中間的利潤,否則最後只會留下只有開店,沒有真實照顧真實要幫助的人!若要原住民自己玩,就要有鼓勵的資金去做,其實這會比較有趣,因為這是原住民自己的定義的玩法!若要在機場設點,就叫政府提供最好的點給所有的原住民產品,不是讓市場在決定他們的位置,這又是另一種正義政策的假象,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政府與得標廠商都強調要利潤觀念,所以造成政府租給廠商,廠商再租給政府的矛盾行為。
 
通路可以像鐵花村是一個原民音樂的通路
通路可以像新太平洋美學傳統一種生活創作的方式與態度的通路
通路可以像卡地布部落豐年祭可以傳遞價值的呈現
通路可以叫人接受你的產品,吉安的黃昏市集理的原住民攤位,在十幾年就可以過了,我想哪才是我理想的原住民市集,因為自發性以及地緣性(最後還是被市場所征服),政府可以去規劃一個這種市集,若吉安哪裡有一區完整市集,每天都有花蓮市民可以買,觀光客可以買,日本築地市場不因觀光客多而將原有的破壞,而是要遵循住民定的法則,重點是通路一定要自己玩,不用市場哪一套去做原住民,只會落入現在通路的洪流裡。
 
3.行銷必須要重新的定義與認定
因為是部落,所以行銷必須要重新的認定,用自由市場的行銷做法,最後只會落入市場行銷的結果,偏偏這又是大家可以接受的結果。
 
市場行銷你的商品廣為人知,廣為銷售,這就代表著部落未來的發展將是會很多人也會賣很好,表示部落發展很好!?但這種作法對非原住民地區是符合,因為外在的世界不用承擔所謂文化延續的壓力,這就是部落與外面的差距,除非部落發展要與外面發展一樣。
 
用創意行銷手法、媒體宣傳、故事報導、名人代言就可以讓部落得到應有行銷目的與發展,但這是我們部落需要的?所以要清楚知道為什麼要做行銷?否則就會落入市場的機制與效益。
 
建議利用新媒體成為部落行銷中心(FB、部落格),隨時去報導部落,傳達部落的核心價值,不是只有當做宣傳活動,讓部落每個人都成為記者與行銷人。
 
行銷需要部落一起參與,不要落入行銷學裡的作法,部落要超越空間去做行銷,現在是一個契機,有網路了,部落不因沒有人而失去空間,可以串連超越空間去連結,如此這部落的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而串聯一起,原住民部落做起來行銷方式原本就會非原住民部落做起來好,因為原住民有部落傳統年齡組織去支撐,以及文化認同感遠比非原住民部落強。創造超越時空的行銷手法,每個部落人都是行銷人、都是媒體發原體,哪就龐大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市場行銷與產業做法對任何社區都有幫助,原住民的部落發展其實要回歸到社區原本現有去思考發展,無法埋這社區不管外界從頭發展,也無法完整從外複製發展做法,但有核心價值的發展,以及回歸到過去部落合作機制的做法才是正途,才是發展的做法,不管你做觀光、小農、大農、創作等都是可以讓自己活得快樂,部落活的永續的!
 
僅是本人的意見,非定可以成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ai911 的頭像
    tsai911

    雅比斯的疆界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