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日本看了大地藝祭兩次,看了繪本小學兩次,讓我想到之前的明倫國小要廢校的事情,雖說是併校,讓我這個校友必須寫一下我的想法,在看藝術祭時一直激盪着我。
我們台北市政府有想到讀過的市民對這小學的感情?
有想到還有一百多名在校生的想法嗎?
有想到他與社區的感情問題嗎?
有想過記憶比金錢重要嗎?

一個在市中心的小學居然面臨如此的情境,一個號稱要做設計城市的市長居然會如此去做這種事?學校小是他的錯?學生小是他的錯嗎?全世界要將小學廢掉,是因為沒有人再進去念?不是因為教育資源整合?(在這老師找不到工作的時代裡?有誰相信阿?)不是因為他的區位?(哪把土地價值高的小學也合併,請問把光復小學與仁愛國小合併,讓國父紀念館與松菸文創園區不是更好阿?)
看一下大地藝術季經典的作品:繪本小學



藝術家透過一個廢棄小學的故事,說明這三個小學生的想像
在十日町這個小學,因為地屬偏僻,人口老化、人口外移讓小學生可以念的人更少了,最後全校只剩三名學生的小學,就算三名也讓他們念完,不是叫他們去念其他的(我們市政府連這一點的奢求都要拿走,在急著什麼?)。
繪本藝術家利用這三個人的故事,利用農村的廢棄樹木、種子等去呈現出三個小學生的小學是多麼有趣的童年,可以整個禮堂是你的,整個教室是屬於三個人的,實驗室沒有與你相爭的過程,但終究他們也要畢業,學校被廢了的過程。
看第一次2009看的時候,心裡是在想台灣如何去學習處理小學
在2012看的時候,心裡想是居然這會發生我的小學(在市區喔!從未想過!)
讓我們政府只能讓我們選一條路嗎?
不管未來做哪些處理明倫小學都無法讓我們所認同?若是明倫國小像日本這間小學,是因為沒有人念,哪我可以接受廢校,但我無法認同廢校就要拆掉,珍惜記憶是很重要,明倫國小存在的理由或許聽過很多,讓我說一下或許跟其它或許不同:
1.他代表我們政府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證據,他不是百年老校,是因為要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與明倫國中一樣的時間設立。
2.他是見證了都市成長與轉變的歷史:
- 承德路的開通,帶動士林的發展契機
- 北淡線火車興衰與廢掉,見證捷運的開通
- 國光藝校創辦時期的藝人的體育課場地
- 承德路僅存50年代的建築
3.小學是社區認同的建築,是因為有小孩去念讓社區認同感最高的,廢掉拆除舊把認同給瓦解,這就是日本就算廢校也不拆學校的原因
4.土地的價值不是看市價,哪只是價格而已,土地的價值是展現他與生活在哪裡人民的感情的深厚,不是只有創造新的功能而已!
大地藝術祭可貴不是哪些藝術家、不是哪些策展人、而是他們透過藝術家展現他們對土地感情、珍惜土地感情,展現他對歷史記憶的珍惜,展現對生活的文化,在台北生活的人就是少了這一味,所以無法感受市長的用心,花博做完營運收益很好,價值呢?大同區市民因為如此有榮耀嗎?市民有學習對環境、花的提升嗎?有去省思或在回憶花博嗎?這就是少了這一味!
小學要廢嗎?要合併嗎?就算全校只剩一個念都不可合併!就算沒有人念了,也不能打掉在蓋什麼?因為那是記憶、那是生活、那是認同、那是軌跡、那是學習,有太多的那是....!
我實在不想去說替代方方案、或是合併後的使用,因為我的前提以說了!
等不廢校、不合併我在說學校要做什麼罷!
我們偉大的市府首長,不要再想替代方案了!
郝爸爸曾說過朝令夕改又何妨?
就改一次罷!市民會給你掌聲的!
讓學生再回去明倫國小罷!就算剩一個又如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