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七年後於今年有再一次推出志工工作假期,這一次不再是步道了,而是部落了!挑戰更多了!溝通介面增多了,面臨的問題也增多了!我們憑藉什麼把這概念做出來,也達到預期呢?
有幾個問題必須克服,有些觀點必須論述釐清,過去半年裡選擇了不回應或是放著,到現在不得不要做一些分享與小小看法!
首先分享一句話我的在做這件事情的核心就是“顧客總是認為我們做對了!”我想做靜浦工作假期的推動就是以此精神去做,我們的顧客是誰?部落、業主、參與志工!或許常說顧客至上,有時必須想一下顧客至上是否完全是對的!
第一就部落而言:
為什麼要如此做這些改變?做這些標誌?用這些顏色?面臨這些問題時,我想到的我們顧客滿意嗎?或是他認為我們做對了!?我們讓部落瞭解地方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將靜浦定調在太陽部落,定調後我們導入視覺標誌,設計如同徽章般,地方發展需要一種創新溝通,既然要經營就要不一樣,標誌可以從歷史出發,也可以從新潮出發,端看後續行銷使用,以及使用者認同,願意去用如此才有意義!
選擇要做很簡單就是環境整頓,選擇的顏色就是視覺裡色彩,因為要品牌形象、行銷一致!豐年祭也賣這標誌T-shirt、毛巾!還有很多可以做呢!
哪顧客滿意嗎?首先部落認同經過部落頭目、村長、社區協會認同,此標誌、色彩、作法!就去做了!理事長曾問過我做這個可以成功嗎?我說做了就知道!同事曾問我要這樣累嗎?我說做一件讓顧客覺得我們對的事,做了就知道可否成!
做了第一梯工作假期,我看到幾個人開始加入成為工作人員,大部分在觀望這些人倒底在做什麼?第一梯做到第二天,開始發酵,理事長已經有人說他們也要刷?為什麼沒有?村長一回到台灣就承受很大的壓力說我家也要改變,他家也要改變!部落開始正視家的環境要改變!第二梯居民與志工一起參與彩繪,不再只有觀望!文化不就這樣被改變了!往正向的方向改變,還需要討論這跟傳統文化有關嗎?我一直回想這問題,其實就是回到我的起初“說我做了一件對事情!”不就如此嗎?
第二對業主而言
做志工工作假期有開創兩個業主(林務局、東管處),讓我知道這需要業主也覺得這是對的事,當初提出步道志工假期來讓社區或是外界作簡易地維護步道,當初的業主也害怕這樣可行,國外的例子可以移植台灣,我們土法煉鋼以及沙盤推演,做了第一次的志工步道工作假期,期間派了兩組人去參加環境資訊協會所辦的工作假期,同事回來曾說公司無法做,需要NGO組織才行,我想既然都是人,有什麼不能做的?業主從質疑執行能力,到協助以及繼而推廣,造就步道工作假期!靜浦工作假期也是如此!造就我們明年東海岸的工作假期!業主勇敢的接受與協助,放手與協助讓團隊做,不因傳統想法而放棄,所以業主也覺得我們做了一件對的事!
第三對志工而言
志工從參加的心態就是沒有來過這裡,以參加心態參加第一梯,到心態轉變就是認同、並進而參與,從觀光客的心態,轉變參與者甚至未來的推動者等,志工假期不外乎分為志工、假期兩個面向的滿足,志工的服務付出的心態必須要被滿足,做的事情必須考量是否上對下的侵犯(尤其是社區或是部落),所以我們選擇界面衝突最小,社區參與度最高的部分作!以及操作的專業性必須被考量、尊重與操作,否則會淪於只做一些簡易的事情,並非滿足志工學習、體驗、服務的心理;假期的功能必須備建立,不同步道志工的主要核心是步道維護,比重不同,這與打工換宿、打工假期不同的核心不同,志工工作假期的心態其含有一種志工理念!
此次志工工作假期的推動核心就是以外來的參與,進而帶動部落地參與與思考社區部落的發展,過程或許有人說這不是我們的傳統顏色、或許只有外來參與、或是外界有人問為什麼要如此作,對部落有幫助嗎?回到最初的概念顧客總是覺得我們做對了來看!
社區營造或是發展都要有一點外界的參與與協助,進而刺激讓內部了解與自發地參與以及去做,慢慢地修正其方向與做法。靜浦第一梯與第二梯不同的是,部落與社區幹部有了自己的意見與參與,不管遊程、工作、晚會均有不會參與的過程!不是一味只有外界參與!哪就停留於營隊舉辦!
每次均要有導入新的志工參與種子志工,參與的志工每一梯均可以成為下一梯的工作人員,受過訓練與認識,擴大志工社群不是每次均停留重新舉辦,這與觀光客重遊性不是也相關吻合!
志工所做的工項也必須考量適宜性、以及專業性,尋找專業的老師是很重要的!透過志工參與也可學會專業的知識與基礎技能,所以必須尋求專業的人才,不同專業老師討論與場勘,所以我們有步道規劃、步道施做、粉刷、塗裝均有專業老師教導與評估!
其實志工工作假期、與志工維護不太相同,步道志工的重點是民間維護步道,協助公部門之人力與經費,如同三峽大豹溪般,協助新北消防局一起做水上安全救生的任務,但加以假期後就不一樣了,但必須瞭解參與的心態,以及所做的事項是否適宜!是以參與者瞭解地方文化、環境、生態為主要目的!
志工工作假期的想像:
1.外部力量用在哪裡很重要
外部的專業的協助與人員的特質是必須要考量,透過專業的評估、規劃、執行,不是只有單單地旅行,還包括專業的導入。人員的特質也很重要,可以具備的人員必須精細的策劃流程、四天的節奏很重要,不是只有拼命趕工、或只有玩耍!溝通力很重要需要與部落參與人員溝通協調、也要創造新的做法、企劃、以及團隊執行力!
2.內部動員參與程度很重要
內部動員參與很重要,一個外來的改變必須先說服自己是否是可以做的,以及說服社區與部落的又是另一關鍵!
一切的改變必須建構在共識上,否則會淪於活動失去哪一個公共性,就很可能就只剩少數人在參與,結束沒有效益衍生,避免最後只有一次性,哪就失去意義!
3.公部門的認知與協助很重要
公部門的認知這是一項需要行政協調以及部分經經費的支撐的計劃,以及充分瞭解最後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改善環境、建立共識、創造遊程、行銷東海岸!如此成就一個部落從無到有的部落觀光!
4.相信與信心更是最後的關鍵
相信可以成就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迫於現況的考量,而放棄去做,從步道志工倒部落志工假期都是如此,其實社區沒有哪麼沒有能力,是我們一直用不相信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我們有時因為信心不足而放棄,或是覺得自己來就來好了,哪志工工作假期就無法成就了,相信是一幅圖或是應許之地,要常常想著他,就可以成真;信心是一把劍一般,要出鞘才看出成不成!
顧客永遠是站在另一方看著我們,但是我們如何把他從另一方拉到與我們一起做,且認同與期待下次的參與,這需要執行與創意,以及信心!
有時看表面覺得說很容易,但是要做到深多少就要看你願意到什麼程度!
有時看結果覺得就是如此,但是過程卻是沒有可以看到的!
顧客滿意不是自己說的!而是讓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件對的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