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418.jpgIMG_1496.jpg

 

這次去日本考察,透過山崎老師的規劃,讓我重新感受日本這幾年的轉變,如同我的規劃般一樣,日本所面臨的問題早我們就遇到了,過去城鄉規劃已經失靈了!因此也面臨挑戰與重新思考如何去面對新世代的衝擊,已經不是只有經濟衰退所想的經濟作法,過去凱因斯理論或是企業輔導等方式已經無法重振經濟了,因為人民的感受,已經不是只有經濟收入提高而已,也不是只有經濟成長而已。所面臨的是高齡化、少子化、都市空洞、災害等問題,這些問題過去我們都忽略了,我們在乎的是產品賣得出去,收入有無改善,一直想用經濟、管理、行銷作法去完成每個人的收入提升、就業人口率提高,這些問題好像也無法去用經濟策略去做了,從日本目前的社區營造、社區問題改善看來,已非如此了!這是讓我思考的是:我們做的事情是為了什麼?過去一味要提高產值、投資等,其實或許換個角度去想,這些事是這些地區未來要的嗎?我們都還在追求哪個數字的提升、下降!但卻忽略部落、社區的人的感受與根本的社會問題!?
 
此次考察讓我知道地方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美學的提升,當我們懂得生活時,就知懂得去改善我的生活環境、懂得去創新經營地方、懂得去解決社會問題(環境、空屋、人才外流、教育場域的崩解、產業種植、老人等),日本的社區不再只有經濟收入,而是讓社區更多的人味,這就是地方創生的最終目的?!
上勝町只有一件事就讓他們成功了,就是只做一件事“回收”就是關注環境問題,但是卻連帶的改善了居民的觀念、也讓居民參與回收、也讓認同者開始移居哪鄉村,也帶來鄉村穩定的發展,其實我們常常說產業鏈,應該在社區是無法去說的!不喜歡用一些管理學、行銷學的名詞去強灌在社區發展,社區會不會說故事其實也不重要(我要改變觀念了!),因為當你做了就有故事了,也不用小旅行,當你做了就可以有創意的遊程了!我們強加一些文青的作法去做都是多餘的!一件事情的專注做好,可以改變很多事情,我想稱它為社區蝴蝶效應,而不是什麼產業鏈、價值鏈等!

IMG_1408.jpgIMG_1417.jpg

IMG_1404.jpgIMG_2166.jpg

IMG_1420.jpg

 
我們都想太多,強加一些無謂的表面感動活動,曾說過一個地方的真的有魅力去一次後,就會讓你再去一次,最主要的是哪地的人所散發的感受與魅力(生活、美學、人味、食物等),我喜歡去市場,不是因為市場改的很好或是用木箱裝著菜(這是我們的市場嗎?還是一種裝潢?),而是他的人所呈現的氣味,若每個人都有美學,哪陳列根本不是問題,但是我們一味把市場做成百貨美食街、做成超市,漸漸失去一種市場應有味道生活,我喜歡高山市的朝市,因為賣者的生活,所呈現就是一種美學的擺法,我們做的社區工作已經走調了!我們的培力課程也少了這個!就是社區美學,少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過程裡發現社區問題其實不用太多招數,集中焦點就好了,因為把哪件社區問題做好就會產生蝴蝶效應,我們無法去預測的,若我們什麼都要做,或許就會失去所有的,回想過去提出新太平美學卻成就後續台東的文創、工藝的往前更大一步,我想這也是一種蝴蝶效應!在神山村我們問一個問題,我們常常問的請問你們有規劃這裡的願景與做法嗎?理事長說了沒有規劃,想到這可以做就做看看,成功就繼續往哪裡走,一切就是想到就做,沒有什麼評估但心中有一個想法就是神山村希望變成怎樣!希望有很多年輕人來,這件事讓他一直往哪個方向去!我們好像還在想這要如何進行,這樣如何評估!?不用了就做了!政府給社區的期待也太多,一個計畫包山包海都做,無所不包,社區也是如此,我們真的在改了,我們思想我的做的事情,是做太多?還是做一些表面無蝴蝶效應的工作?真的要想了

IMG_1453.jpg

IMG_1463.jpg

IMG_1466.jpg

顛覆典範
專家所謂典範就是信仰體系、經驗與成見,遮蔽了他們的的所見!有時我們太依靠自己的信仰體系了!創造兩個字就是要打破打造生活,打破界線,重塑我們的認知,而所做的一些事不一定是重大或是不尋常的事,社區設計就是要去尋找這種事情,透過社區集體的創造的力量去做,所以要有打破成見、需要要有理解力、更需要創造力,不是創意(只是一時的),而是要創新力(就是持續的創新與執行),如此或許社區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改變,一件事做好就會有好的連鎖的蝴蝶效應,可能不是現在發生,但是他一定會發生的!
IMG_166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