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大地藝術祭漸漸受到台灣專業與關心者的注意了,也聽到學習大地藝術祭的精神與做法,在日本有一位同行者問我說“他們辦了五屆了,青年人與產業有回流與提升嗎?”我回答說說應該沒有,因為這是經濟產業結構的問題!但為什麼他做了五屆了?哪我們看到是什麼?沒去過的人說要效法他!到底要效法什麼?我們可以嗎?我們可以做到?要學習什麼?
先從幾個面向探討起:
一、堅持態度決定成功與否
看到十五年前北川先生地堅持,就是要在家鄉做這件事,這就是堅持!聖經曾說“在信凡事多能”,我想這就是北川先生的堅持。我參加兩屆在志工解說中我看到他們的堅持與認同,在北川的公司上班,被派到一年只有半年看到綠色的地方,這需要多少地堅持與勇氣阿(回東京要六七小時的車程),但是他們來了十多年,一直在做同樣的事與計畫,上一屆聽說居民的認同約五成,我想十多年前可能只有三成不到,在還是要堅持去做!無關別人的看法與想法,政府從看你做,到漸漸認同!不是一次完成的!我們只能學到表面,但要堅持政府就要從小處堅持,找到堅持的人,不是計劃寫了就發包而已!要從雲端下來,不是在雲端叫下面的人上去與你飛翔!
二、多元創新決定參與方式
看到多元的經費來源與施做方式,有公共工程、社區營造、藝術策展、建築設施、議題探討等方式進行所謂的活動呈現,利用的地方也是多元,有廢棄小學、未用民居、社區中心、廢棄農地、公共用地,甚至本屆也建立藝術祭的道路指標,透過十多年的發展,也漸漸改變越後妻有印象、也完備這地方的公共建設也增加地區民眾美學素養、生活重心的改變這些無法從產值看出,可以從環境的改變看出這地方漸漸在改變外在人對這地方的看法!
三、論述能力決定品牌認同
強有力的論述極為重要,訴求“土地、人、農業”主題明確,強調藝術要走出博物館非只有都市地區可以感受到,讓地方看到世界與接觸世界是重要的論點,主題明確讓藝術家認同與參與也是其北川先生個人的魅力與論述能力,也是可以號召重要原因之一,利用年輕人與志工強化年輕人參與與深入地方不停說與做,讓地方認同也是重要的策略與行動。這件事情思考讓我只知道不是做而已,如何讓論述建立完備,其實就是企業的核心願景很重要,對政府而言也是如此沒有核心願景以及論述能力,就是失去對民眾的認同、也失去員工的認同!
四、財務多元決定永續營造
一個活動經費來源可以多元,一個公部門支援活動的經費也可以多元,而非單一作為與認定,我看出在執行單位在經費財物的籌措方面,非常多元與運用,此團隊財務一定是非常清楚與具備行動力,有從公部門的工程預算、也有從民間企業贊助、民間各類基金會(文化、藝術),每年固定獎注藝術策展的費用,國際基金會、藝術家自籌經費等均有。所以創造各類的展演方式。並採取門票收取,增加其財務收入(也是主要財務收入),紀念品、書籍、餐飲、住宿、設計師的產品等展售的收入,讓其可以維持其營運。也大量使用志工參與,不管是本地與外地均已吸引志工踴躍參與(完全沒有付任何費用給志工,僅提供優惠的食宿), 在節流上也貢獻很多。我們看到我們政府的活動就是花錢解決,從未思考如何花與如何賺?已造成活動就只有從政府口袋給,沒有思考如何賺與如何維持!
我們要效法辦這類活動,要思考不要從政府出發或許可以比較永續,但我們政府看到此活動,又常常說我們要效法此活動,我們廢棄小學可以這樣搞!我們廢棄農地可以這樣搞!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想一下四個面向可以完成幾個,還是我們指示看到部分就要搞成全部,其實我真的相信不要搞太大,但可以從小地方開始搞。可以不要一次好幾千萬,可以幾十萬開始搞,可以搞小,但論述很重要、堅持很重要、參與很重要、財務很重要,應該還有更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如何?就是開始做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