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411.JPG  
耳邊傳來海潮聲
 
冬夜中都已經經緊閉窗戶,拉上窗簾,阿新在被窩裡的淺眠,不論任何季節首先聽到的一定都是大海嗶嗶的聲音
 
他彷彿在哪聲音的召喚下醒來,還想再睡一會兒,同時又覺得在溫暖的被窩傾聽海潮聲好舒服
 
臉龐沐浴在小陽春的陽光下,他是這麼想的。
 
這是我住的島!
 
 —————島與我們同在(辻村深月 )
 
 
 
看完這本小說(島與我們同在)後,看到最後才知作者因為知道一個職業“地域活化設計師”所寫的一本小說,探討好多問題,這些問題好像在今年去藝術祭都呈現在我面前,偏遠地區所遭遇的問題:人口老化、人口流失、老人的依托、產業振興、教育的問題、回鄉移民、移入新移民、一個外來團隊的面對。好像在跟我說一般,起初看這一本小說,覺得很乏味,看著看著就看完了,越來越吸引我的想像,回想過去的痕跡,好像上帝要我看一本無意間買的書,也吸引我好好看完它,看著漸漸讓我想到我們的工作,最終會走到哪裡?想著今年在專案所遇到的困難,每個夥伴所面臨的問題,是要用什麼態度去做呢?在奚卜蘭開的新太平洋一號店,好像漸漸去實現一種從工作轉換“I-Turn”的想像,其實若想著賺錢就不會想要開這家店!(這是我跟團隊所說的),有人會為什麼要開一個這種店,我想是一種平台與生活方式訴說,不是自己去過的生活,而是要做為一種“I-Turn”的想像,在這本小說讓我看到一種可能。
 
 
 
賣咖啡、賣書可以獲利嗎?我想應該不能,但是一種生活信仰的表達,卻是現在我與團隊夥伴做的,生活信仰真的不能養活自己嗎?回想過去的我曾經被人認為你的工作是能賺多少,當初的我也不知這是何種行業,但是充滿態度的我,想著如何與人生活,想如何將地方做不一樣改變,或許當初被認為不可能,但終究是可能,從鶯歌、三義、田尾種種地方的轉變,從不同的執行模式的轉換,到不同的做法的執行,都在演變中,如同導演大衛林區所說“Catch big fish”,要創意、要轉變就要一直往深的海才有大魚。現在已經不是想著開著一家文創小店、咖啡廳,青年農民,這都只是一種行為。外在的行為與作為困著我們,忘了思想為何要生活與信仰,感謝團隊的支持!
 
 
 
前些時候花了很多錢請了日本的社區設計的專家來,有人以為是政府請的,我只能說若只有如此不是我現在所要想的,只因憑藉著思考更多想像,若許可以分享給很多人,也讓自己再一次去想自己所做的事的方向!政府的委託案裡沒有要我請日本專家來,只是想一想看一下到底現在日本在想什麼?果真日本想的、做的已經不是我十年所聽到日本專家所說的社區營造了,從他眼中看到、聽到是一個生活、一種在地方生活的態度的美好、以及一種在地生活有趣感、榮耀感,不是一種只強調來了多少遊客、多少產值,改變了什麼,東西到底賣給誰?如同今年去藝術祭,關口先生所說的;如同我這幾天看著這本小說般所說,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轉變,這種轉變改變在社區生活的樂趣,讓他覺得在社區生活是有趣的、是榮耀感的、是有創造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
 
 
 
看了“島與我們同在”思考在奚卜蘭哪間咖啡店,我們要更像一個在島上生活的人,裡面有好多的面向需要去思考與相處,不是只有之前的專家而已,要活得更像一個移民者,從移民者到生活者的想像,思考如何去新太平洋去傳達大家所想像哪片太平洋,說的很玄,但是做得很快樂!相信信仰將會帶來創造!(就是活下來)
 
 
有空大家可以去一下奚卜蘭遊客中心- 新太平洋一號店,看一下太平洋,感受一下哪種生活的樂趣,就算坐在哪裡一個下午,你都可感受到哪裡的空氣不一樣,充滿一種快樂、一種信仰、一種溫柔!
  
 IMG_2421.jpg IMG_2422.JPG IMG_2423.JPG IMG_243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