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雅比斯的產業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幾年出現一個的名詞:社會企業,也因如此政府也積極投入相對資源去做這件事,所以出現了很多社會企業,出現的原因:原本或許只是經營企業,也因在地方經營、從事農業、社造等都變成社會企業了!
 
當我們卻未好好去思考我們的各類的組織架構、組織型態、法人團體規定,卻一味要這些都變成社會企業,造成所以類似的地方組織、地方公司等都是社會企業了!當我們失去資源後還是企業嗎?其實我想說的是,社會企業的重點在企業而非社會。如此才可以永續!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成立之初,或是過程裡中完全靠政府,如此怎會是企業呢!?所以最終還是會歸零的!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15-02-03 上午10.00.16  
前幾天清晨打開FB的信息收到胡文淵老師的訊息,說著他提雲林農博的設計得了德國IF大獎,很高興聽到這個訊息,認識他也超過十多年,一場課程開始我與他的關係,讓我開始認識何謂文化襲產,開啟好多年的合作,從社頭織襪的課程、埔里手工紙、桐花祭產品、田尾視覺、三義等好多地方產業的協助,  一起去地方做好多的事情。從哪時我感受地方需要設計,更需要一個精準的設計,或許應該更精准的說:要有改變地方的設計,或許這就是現在流行的“地方設計”。
 
地方產業有好多類別,近幾年不管地方業者、政府單位也漸漸重視地方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很多設計師一直在這方面努力,過去的設計單單專注於企業的形象、產品的特色、視覺的感受,甚少關注於此產品或是產業的文化內涵與地方的互動,所以過去未有明顯的地方產品或是產業。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常在想產業的等級,因為產業有了現代新觀念,我們台灣也創造很多新名詞(四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在社區產業或是新的產業裡,我覺得有一種產業分級,就是六級產業(一級×二級×三級之產


我希望把這種定義放在社區產業或是特色產業,或許更清楚看到何謂社區產業或是特色產業的永續。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東這裡的具備多元的文化特質,具備著音樂、藝術、豐富的地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的頭人(台語)是這樣認為,這是大家都看的到,所以就有南島文化節(裡面有木雕創作;有音樂會等);也有馬卡巴嗨(豐年祭與美食)這些就是從大家所看的,去衍生出來的活動

但總是少了一點產業鏈與大眾的共鳴,也無法持續去凸顯,因為他少了一點社會的認同與故事,我們總不能每次都靠阿妹,每次都靠明星吧!且也少一點國際視野,因為我們一直把我們當作是後山

大家忽略我們是面對太平洋,若要往世界去我們是第一個出發的吧!

我們要如何去接軌這些推薦與連結其實應該要思考一下,要思考若他們不再推薦或是當熱度過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原處出發去思考會比較有趣,記住從原處去想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緣際會做了一個計畫,就是東海岸部落的計畫!在過去一年多的作當中,一直在想的如何做?怎麼做?才可以不侵犯文化、才可以讓他們去做他們的發展要的!?
 
回想在1991年前我第一次到靜浦來,之後連續三年都來到這個靜浦來,也認識海岸這些部落!工作後一直迴避作原住民的計畫,我想是因為我一直有一種原住民的情結,不知用何種角度進入去做!故一直閃避著,過去有做過一些原住民的計畫,都是與我的論文相關的計畫,當政策下去我們該如何與原住民溝通?或是如何資訊透明?如何讓原住民不受發展的苦,而可以參與政策的計畫,而文化與經濟的影響或是減到最低!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緣際會做了一個計畫,就是東海岸部落的計畫!在過去一年多的作當中,一直在想的如何做?怎麼做?才可以不侵犯文化、才可以讓他們去做他們的發展要的!?
 
回想在1991年前我第一次到靜浦來,之後連續三年都來到這個靜浦來,也認識海岸這些部落!工作後一直迴避作原住民的計畫,我想是因為我一直有一種原住民的情結,不知用何種角度進入去做!故一直閃避著,過去有做過一些原住民的計畫,都是與我的論文相關的計畫,當政策下去我們該如何與原住民溝通?或是如何資訊透明?如何讓原住民不受發展的苦,而可以參與政策的計畫,而文化與經濟的影響或是減到最低!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系列想像的最後一篇,我想用人的想像來說藝術祭的最後感覺,本人去兩屆,也與當地單位交流,前後觀察兩屆,讓我對新瀉“越後妻有”地區有新的認識、對此執行單位有不同看法、對社區有深入地觀察,

或許我寫的沒有其他人觀察所看到的,用我的角度看藝術祭裡人的想像。

日本歷經20多年的經濟衰落,歷經城鄉差距、空洞化但卻仍舊如此舉辦藝術祭,這是2000年開始的,這是日本在最差的年代的產物,看出他們的思考反思與行動去看待日本世代對他們社會的議題,以及如何去凸顯與探討。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了兩屆的藝術祭產品沒有多大變化,大致分為三類:大會徵選改造的地方特色商品、設計師的產品、大會開發紀念品與書籍。到販賣的店就是看到很多人在買,這些商品在藝術祭消售金額約有一億日幣。收入也可觀,看出在這些商品的開發裡有幾個面向:

1.不需要所有產業參與
這意思是找優質、地方性、歷史性的地方業者,透過完整的審查制度,做產品改良與包裝設計一次,就歷屆可用,應是前幾屆就已確定了,針對地方產品與業者的參與,可讓產品成為活動的必帶產品,且無須再重新設計與包裝,我們台灣部分單位每年都輔導包裝設計,講求量並非講求質與未來銷售永續性,創造很多包裝精美卻沒有市場的產品,也失去活動所創造的衝動購買氛圍的情境,甚為可惜。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地藝術祭的餐食就利用鄉下有的生產的東西與人力適度的轉化一個適度的餐食。

現在台灣也非常流行地方餐食:

一種是有非常反差的高級餐點,宜蘭縣就出現很多類似的做法,也看到花東出現類似的形態。

另一種作非常在地文化的風味餐,今年我有機會做了花東海岸的計畫,發現整個沿線都是風味餐,一直到台東的山上也是如此!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新瀉縣閑置的家屋(空房)很多,但卻把這些家屋用的很有主題與特色,家屋的使用要面臨的問題應該很多,可能找不到人、還有觀念的導入讓主人要接受也是一種溝通的挑戰,在藝術祭裡我看到他們使用的創意與內容,也創造多元的使用,不是展覽而已,而是有主題與使用的考量。

想想我們在使用這些閑置的空間時,好像無法向他們來的多樣與接受,我們所想的都會在考量財務、誰來經營等。太多的考量反而忘了當地的看待,而是一直在想要如何地用?忘了參與與教育的過程。

一、訴求主題明確且多元
家屋的主題是藝術祭的主要特色之一,主要目的是活化家屋,但卻扮演着社區另一個活化的功能,透過家屋要去告訴遊客和社區居民,去述說鄉村的關心議題: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兩次到第二年才漸漸去思考利用很多原本要坐公共工程的預算如何去參與藝術季的方式,也佩服北川先生的開放思維與說服力,我想全世界的公部門都有所謂的發包方式與規定,但要勇於突破或是整合一起如何成就一個計劃就是大工程,所以我們看到花博硬體的唐突與非一致地做為,但卻在日本新瀉縣看出也可以這樣參與活動的!思索在台灣可行嗎?還是主政者可以四年來看其公共工程,或許四年後就可以舉辦一場藝術祭也不一定,但是我們的Leader從未認真思考這一點或是整體感!

藝術祭可以看出這一點整合,我們可以來看一看:
 
一、藝術祭的本體主場地:農舞台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的回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因學生是純真的時代,是沒有升學壓力的歲月,所以每個都會記得他的小學。
在十幾年前,人口成長預估是成長的,且是爆炸的,但到如今確是一個少子化的年代,加上都市極大化發展,造成鄉村空洞化,也改變鄉村人口結構
我看到大地藝術祭北川先生,有看到這個問題,透過一個廢棄小學的使用,讓鄉村增添回憶的想像,每天看到小學廢棄心裡的想像應是不好的,因為老人家很清楚瞭解這地方終究沒有未來,小學的廢棄代表着人口的消失,以及活力的消失!利用小學使用,他們利用不同使用方式,喚醒村民對小學的情感,不同展現方式,卻展現小學被使用的榮譽感,以及對未來的期望與盼望!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大地藝術祭漸漸受到台灣專業與關心者的注意了,也聽到學習大地藝術祭的精神與做法,在日本有一位同行者問我說“他們辦了五屆了,青年人與產業有回流與提升嗎?”我回答說說應該沒有,因為這是經濟產業結構的問題!但為什麼他做了五屆了?哪我們看到是什麼?沒去過的人說要效法他!到底要效法什麼?我們可以嗎?我們可以做到?要學習什麼?

img-X16142731-0004.jpg P1130712 P1130986  

  img-218182153-0001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世界另一端的茅草屋

 

生平去了第一趟的歐洲,看了很多的教堂與老街,印象深刻卻是在最後一天去了羊角村,讓我驚艷是在地球另一端也有茅草屋,這不是日本的獨有的遺產,也看到不同東方風格的建築形式,充滿一種寧靜且簡約的小鎮。

透過遊船讓我在最短時間看完這一個小鎮,不同形式的建築在搭配著茅草屋頂,充滿著一種現代與古代的混搭風格,經由溝渠的串聯成一幅有水、有綠、有設計的景色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去年有機會到薩爾瓦多去勘查該國的地方產業,讓我看到很多國外的產業歷史,尤其是地方特色產業這一塊的特色,我去一個地方整村的工藝產品均是一樣風格的圖紋,原本以為是當地傳統的圖騰或是圖案,後來發現是一位藝術師他的作品特色,讓我很驚訝的是這位藝術師居然願意把他的藝術創作教導當地的居民去衍生其他的產品雨圖案,漸漸也衍生出更多創意的圖案

一切的源頭都是這位藝術家的願意,是想我們台灣有這樣的藝術家嗎?他願意把他創作衍生給部落去發展嗎?

我看應該有一點困難,我們或許還在想著著作權,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過,不要擔心模仿因為這要表示你的價值,也驅動你往前走的價值!

而且這位藝術家現在還活著,他現在在首都開設藝術室,藝術室裡還賣著他圖案的真蹟以及衍生的產品,並且有些還繼續向村落去訂單,讓村落有有生意可做,也有很多人慕名去村落參觀且此村落還設立一個博物館紀念這位藝術師。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當兩個同樣產業同時在一年看到的時候,卻在地球不同的地方,但卻發生同要的事情。在薩爾瓦多看到傳統編織,在越南也看到傳統的編織,一個是非常手工的編織,一個是有記憶木片的編織,但卻發生一個的效果就是屬於要結束的產業,但仍然堅持的活著的產業。

P1100325.JPG

薩爾瓦多的紡織廠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好好多地方的地方產業發展,看了也聽好多的地方活動

我們一直思考如何拓增參與力、創意力、執行力、生意力、感動力

政府辦的好像都在思考如何把錢花的漂亮,何謂漂亮,就是沒有人埋怨,順利結案

一定有一個數量與成果,所以理想的活動第一優先就是要不要靠政府,只要靠政府的支持,除去行政的障礙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東這裡的具備多元的文化特質,具備著音樂、藝術、豐富的地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的頭人(台語)是這樣認為,這是大家都看的到,所以就有南島文化節(裡面有木雕創作;有音樂會等);也有馬卡巴嗨(豐年祭與美食)這些就是從大家所看的,去衍生出來的活動

但總是少了一點產業鏈與大眾的共鳴,也無法持續去凸顯,因為他少了一點社會的認同與故事,我們總不能每次都靠阿妹,每次都靠明星吧!且也少一點國際視野,因為我們一直把我們當作是後山

大家忽略我們是面對太平洋,若要往世界去我們是第一個出發的吧!

我們要如何去接軌這些推薦與連結其實應該要思考一下,要思考若他們不再推薦或是當熱度過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原處出發去思考會比較有趣,記住從原處去想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來對大家而言,好像是一個曾經去過的地方,但又提不起讓你在去的地方

對老一輩的人而言,他是纜車、雲仙樂園、娃娃谷

對中一輩或是現在的人而言,他是泡湯、溫泉

好像大家都忘了他的存在,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看了很多地方的產業發展,也幫很多地方協助爭取預算,我看了一些計畫書,

看到地方其實不甚理解此計劃的意義,看到很多地方想要做,但是卻不知如何做?

參加觀光局旗艦計畫工作會議,看到整體的規畫裡,好像少了些什麼?

參加一個競標會議,協會競爭,但是背後是學者出面!

tsai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