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系列想像的最後一篇,我想用人的想像來說藝術祭的最後感覺,本人去兩屆,也與當地單位交流,前後觀察兩屆,讓我對新瀉“越後妻有”地區有新的認識、對此執行單位有不同看法、對社區有深入地觀察,
或許我寫的沒有其他人觀察所看到的,用我的角度看藝術祭裡人的想像。
日本歷經20多年的經濟衰落,歷經城鄉差距、空洞化但卻仍舊如此舉辦藝術祭,這是2000年開始的,這是日本在最差的年代的產物,看出他們的思考反思與行動去看待日本世代對他們社會的議題,以及如何去凸顯與探討。
回到我第一篇所說:有人問我藝術祭的舉辦,他們產業或是訴求的問題有解決嗎?我想是無法立即解決的,因為這是人口、經濟、區域的問題,但他的所訴求卻是一種思想的革命以及對土地、人的一種思考轉換。
最近流行一個名詞“策展”:這就是一種思想的傳達、代表對未來思想展現、現有環境的審思的一種作為與運動。藝術祭正有如此的精神與訴求。
對於此藝術祭裡有幾個角色的人可以想像的
1.遊客(日本人)
我看是家庭佔多數、年輕人次之,看到日本好多家庭選擇參加此藝術祭,在幾個會場看到多是父母帶著小孩來看藝術祭,這讓我看到的是日本的旅遊的特性以及小孩參加此活動的目的,台灣需要再走一段好遠的路才能如此,但我們政府可以多辦一些類似的活動,不是哪種放煙火的活動啊!
台灣的家長或許也該開始思索多參加此類的活動或是假期,不是放假就是到人多的地方去吃喝,未好好介紹哪地方感受哪地方。
另外也看到未來日本的新的力量就是他們的年輕人,因為這類活動提供讓年輕人更多思考日本的問題,也提供了場域讓年輕人去接觸土地、農村、老人、藝術家,增加年輕人關心社會的議題,也加深年輕人對日本的現況更加瞭解,在過去的十年前日本是很少有此活動的!我看到是小孩、年輕人將是日本未來希望,反觀我們台灣政府、父母關心的是什麼?人民(尤其是小孩、年輕人)的思考力、關懷力是需要被建立,從日本的發展我看到這是未來的競爭力,也是台灣城鄉差距解決方法裡重要思考的策略之一。
2.居民(越後妻有)
去了兩屆明顯感受地區民眾對此活動的認同程度已加增許多,承辦單位的曾說認同與參與民眾約有6成,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且看到承辦用了很多在地的志工與居民參與,社區小學的管理由社區的志工(老人擔任),也有社區自己的營造的的作品,居民的參與類別非常多元,不管是解說、餐飲、管理、表演等創造各類參與的管道,不限於單一的項目,這讓此活動的認同感加增,就好像自己家裡辦喜事一般,每個人都有其職分去執行,充滿喜樂的參與。
而非只問我可以賺到錢嗎?這對我有好處嗎?或是攤販林立都是外地人,
志工的缺乏往往是我們所欠缺的,所以我們往往是花大錢解決這類問題,或是乾脆全部外來的人執行就好了,因為我們較在乎表面的熱鬧,較少重視過程與參與!
3.政府(日本)
在地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的經費的補助,這是發現他們可以透過人民的所得稅裡去得到補助,也就是國民可以針對認同此活動,在繳稅時可以作一定比例的稅指定給舉辦單位,這也增加舉辦單位的經費。
地方政府的支持,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支持與補助,如公園的建設、小學的使用、公有空間的建設均可以開放的角度去討論與實施,這就是我們無法趕上,以及我們的行政限制創意,所以看到不同風貌的策展與空間的使用。我們的財稅一定無法突破、我們的採購法一定依法行政,無法如此指定、我們政府一定由其政治目的、還有我們議員立委的做法等都讓我們無法做有創意的做法,
4.北川團隊
一個具備持續力、夢想力、創意力、整合力、領導力的團隊,領袖的特質在此要凸顯,領袖就是要說夢想讓更多人去追隨,大地藝術祭的精神就是如此!所以我說夢想力很重要。
但我們看出北川的領導力應該是他的專業能力所造成(策展),這是我們較缺乏,在過去的童玩節團隊看到過,台灣不曾再出現過。
持續力也是我看到,我在上屆看到的志工,本屆仍舊參與,此次解說的關口先生更是在此作了十年了,從北川事務所,變成在地組織的幹部,這就是持續力、夢想力讓他們可以持續的,台灣缺乏這種精神的人過少。
看到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與創意策展,以及運用不同資源去做不同地展現與運用,凸顯了團隊的創意力與整合力。三年一屆好像還很久,其實一結束他們就開始想下屆的主題與策展的藝術家徵選,這就是不滿足現狀,結束就是開始,這就是團隊。
我們常常是靠政府發包,就是完成招標需求,而團隊也因如此無法凸顯其這五力的發揮,就變成只要你給我錢夠多,我會給你滿意的活動,這是有錢時代的作法,沒錢時代呢?就要有不同做法與思維,這就是團隊的責任!
最後看了兩屆的大地藝術祭,讓我對策展、土地有新的不同看法,看到真實日本的一面,而非京都、東京哪種感覺,而是一種地方如何去看待活動、日本人如何去思考目前的困境。
讓我感受最多是環境議題的凸顯,但卻用一種不是遊行、抗議去跟政府說你該重視了!在台灣我看很多人在各地做類似精神與環境議題的訴說,
但我仍舊要說人是決定活動要往哪走關鍵,少一點政治、多一點土地;少一點費用、多一點創意;少一點我獲利多少、多一點留給後代。我們這世代要做就是要把新的看見給下一代,不是還在想我要像上一世代要成為有錢人、成功的經營者,我想這不是這世代要做!我想我應該要去做,是應該不是只有賺錢而已!
全站熱搜